全球人口飆升,氣候急劇轉變,保護環境終於成為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議題,而且不再只是科學家、天文地理學家與國家元首們的紙上談兵。飲食界之於環境永續議題是其中極具影響力的產業,當有品牌開始研發植物肉的同時,來自德國的康寶亦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分部(WWF-UK)合作,整合出50種適合於未來多加採用的天然未來食材(Future 50 Foods),打造永續飲食、以助全球糧食系統可持續發展,同時平衡人類營養。
在看這篇文章的餐飲業經營者、廚師們與食客,不妨花少許時間了解,一起打開多樣化又可持續的美食之門!
全球數萬種食物 你認識多少未來食材?
審視一下我們日常會應用或食用的食材,來來去去不過數十種,但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指出,在全球芸芸可供食用的20,000至50,000種植物之中,我們就只食用150至200種,超過七成更只集中其中的12種農作物及5種動物中。面對未來10年內人口將接近100億人,單一農產加上過度依賴動物性食物,根本無法滿足糧食需求,也會對自然生態系統帶來無可逆轉的破壞。
採納植物性飲食的出發點往往基於健康或環境,然而,做為廚師了解並運用新食物,甚至是對環境友善的食材,不僅是個議題,在廚師眼裡更看到了植物本身的豐富滋味及商機。台灣出現了不少主打蔬食、各具特色的植物性料理餐廳,餐廳菜單裡使用更多較以往更多的植物食材,其中,也有甜點是屬於裸食,使用催芽種子與堅果,提升人體吸收營養的效率。最令人注目的是,這類餐廳受到食客的支持及追捧,在競爭激烈的餐飲業中,證明了天然食材的獨特性及巿場性。
▲廚師運用對環境友善的天然食材,更能兼顧健康及美好滋味。
甚麼是50種未來食材(Future 50 Foods)?
針對這個議題,康寶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分部(WWF-UK)合作,邀請世界頂尖科學家、營養學家及農業專家做出一系列研究調查,最終整合成「Future 50 Foods」報告,展示出50種營養豐富,又是可持續發展標準的未來食材,一方面改善過度偏側的糧食系統,一方面提供給大廚們持續激發創意與熱情。
一覽50種必懂未來食材
這50種植物性未來食材種類繁多,可劃分為11個類別,從營養成份、風味特性到烹調方法都更多元化,大廚們快來認識吧!
▲蕎麥也是具有高營養成份的穀物。
穀類
穀物是人類主要能量來源,除了稻米、粟米及小麥外,報告另推介多種營養成份高,同時風味更獨特的榖物,提升食材多樣性之餘,原來亦可改善土壤健康。
推介:莧菜籽(Amaranth)、蕎麥(Buckwheat)、野米(Wild Rice)、藜麥(Quinoa)、䅟子(Finger Millet)、福尼奧米(Fonio)、卡姆小麥(Khorasan Wheat)、斯佩耳特小麥(Spelt)、苔麩(Teff)
豆類
豐富的蛋白質、纖維及其他營養成分,讓豆類成為素食及非素食世界的重要食材,更重要是種植豆科原來可以調整土壤氮素,成為其他植物的養份。
推介:紅豆(Adzuki beans)、綠豆(Mung beans)、黃豆(Soy beans)、蠶豆(Broad beans)、小扁豆(Lentlis)、黑龜豆(Black Turtle beans)、班巴拉豆(Mabmara groundnuts)、豇豆(Cowpeas)、馬拉馬豆(Marama beans)
▲羽衣甘藍口感鮮脆,常做為沙拉料理的主要食材。
葉菜類
絕大部分葉菜都飽含膳食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而且生長迅速,部分更是其他果菜的葉部,節省耕作成本及對土地的負擔,加上生、熟進食都沒問題,給予大廚更大烹調空間!
推介:紅菜頭葉(Beet greens)、球花甘藍(Broccoli rabe)、羽衣甘藍(Kale)、辣木(Moringa)、白菜(Bak choy)、南瓜葉(Pumpkin leaves)、紅椰菜(Red cabbage)、菠菜(Spinach)、西洋菜(Watercress)
果菜類
相比起一般菜類,更鮮美多汁的果菜類通常含有較高維他命C及膳食纖維,而且適合種植於較溫暖的氣候中,秋葵近年已成大熱,大廚們請探索一下其他推介果菜吧!
推介:南瓜花(Pumpkin flowers)、秋葵(Okra)、橙番茄(Orange tomatoes)
芽菜類
發芽狀態的植物,其實保留著最高的營養成分,但記緊必須洗淨及輕焯,不用過度調味,即成清新又健康的伴菜。
推介:苜蓿芽(Alfalfa sprouts)、腰豆芽(Sprouted kidney beans)、鷹嘴豆芽(Sprouted chickpeas)
根類
保存期較長的根部,維他命及礦物質依舊豐富,口感一般比上方葉部較為硬脆,可為菜式增添層次,纖維含量亦更多。
推介:歐芹根(Parsley root)、白蘿蔔(White icicle radish)、黑婆羅門參(Black salsify)
莖類
於泥土中朝下生長的莖類稙物,會將吸收的大量養份好好儲存,代表在極端天氣下,這類食材仍保持養份充足,而且飽肚感足,大廚可多探索較不常見的種類。
推介:蓮藕(Lotus root)、參薯(Ube )、沙葛(Jicama)、印尼蕃薯(Cilembu sweet potatoes)
▲舞茸也是經常使用的食用菇類,可搭配不同的烹調方式。
菇類
全球有2,000種可食用菇菌,大部份都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及維他命,且可以栽種於不同的再用食材副產品,可持續發展度更高。
推介:金菇(Enoki mushrooms)、舞茸(Maitake mushrooms)、松乳菇(Saffron milk cap mushrooms)
堅果與種子類
不少堅果及種子已被列為「超級食物」,相信大廚並不陌生,不妨多採用較少見的種類,簡單灑於沙律、湯品或甜品上就非常可口!
推介:亞麻籽(Flax seeds)、大麻籽(Hemp seeds)、芝麻(Sesame seeds)、合桃(Walnuts)
藻類
對海洋生態平衡相當重要的海藻,其實擁有豐富蛋白質、必需脂肪酸及抗氧化物,更重要是其帶有鮮味(Umami),能成為取代肉食海鮮的味覺享受。
推介:紫菜(Laver Seaweed)、裙帶菜(Wakame Seaweed)
▲仙人掌在台灣的常見的料理中運用尚未普遍,是可開發的食材。
仙人掌
別以為仙人掌(Cacti)只為家居植物,其實墨西哥早有食用仙人掌的文化。它含有大量維他命C和E、類胡蘿蔔素、纖維及氨基酸,頂部嫩片可用作炒煮,老葉則可連皮煲湯,來試試吧!
在認識了更多適合未來持續採用的天然食材之後,康寶品牌期待能與餐飲業的夥伴共同致力將這些友善地球的食材落實於餐桌上,並影響更多的廚師與食客們,透過營養豐富的食材選用,共同成為綠色地球的最佳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