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點 (集點拿獎)

食神也害怕的手部職業傷害

廚師追求極致的美味,而這關鍵就在於刀工、翻鍋等基本功,但也因為手部過度且頻繁的使用,造成肌腱損傷,經諮詢生昇復健專科診所院長洪綱醫師後指出,廚師最常見的兩種手部職業傷害,一是「橈側肌腱拉傷」,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另一則是好發在手腕背部的「腱鞘囊腫」。

1. 痛徹心扉的橈側肌腱拉傷

橈側肌腱拉傷的典型症狀為手部動到某個角度就會很痛,以及手腕與大拇指的關節活動造成不舒服的狀況,透過一個簡易的測試方法就能辨別橈側肌腱是否拉傷。

簡單一扳,自我檢測!

將四根手指包住大拇指,反手輕輕往下拉時,如果感覺很痛,即表示有媽媽手症狀。

2. 可視情況治療的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不是腫瘤,且大部分沒有症狀,通常只有在實際發生疼痛,會影響活動的時候,例如囊腫卡在關鍵的地方,讓手腕或關節無法活動的情況下,才需要積極就醫治療。

腱鞘囊腫是什麼?

腱鞘是包繞在肌腱周圍的組織,如果手腕關節、肌腱長期勞累或損傷,就會產生過多的組織液而向外膨出,這些組織液慢慢累積凸起後形成膠狀的物質,稱為腱鞘囊腫,通常好發於手腕的背部。

 

保健不二法門 改變工作方式

手部過度使用是媽媽手及腱鞘囊腫的主因,因應之道就是讓手多休息,但對廚師而言卻較不容易做到。洪綱醫師建議,理想的保健原則著重在改變工作的方式,減少這些部位的活動,以下3個方法提供大廚們參考。

1. 雙手併用

將單手操作甩鍋等動作改成雙手一起動作,或在工作時偶爾將右手(慣用手)改換左手。

2. 適度調整工作型態

工作型態不要永遠固定,執鍋烹調者可視工作時間改換食材預備或其他工作,減少固定姿勢帶來的手腕壓力。

3. 配戴護腕

洪醫師認為護腕對手部有相當程度的保護作用,但廚師們因容易弄濕、妨礙工作而忽略使用,但為了手部使用的長久順遂,護腕的確值得去適應與配戴。

 

深入治療 積極醫學診治改善病灶

若橈側肌腱拉傷以及腱鞘囊腫的疼痛已經影響到生活,還是得實際尋求醫師診治,治療方法包含藥物、復健,以及更積極的注射治療。

1. 藥物治療

疼痛較輕微時,先以口服藥物緩解。

2. 復健治療

以儀器治療為主,同時評估加上徒手治療,例如肌肉太緊繃的筋膜放鬆,關節錯位的調整等。

3. 注射治療

一般治療分為傳統的類固醇注射,以及新進的葡萄糖水或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但腱鞘囊腫方面,洪醫師認為當疼痛劇烈,或已影響手腕活動能力時會需要以粗針抽吸,但復發率較高,可在評估後搭配類固醇或葡萄糖水注射,減少復發機率。在非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以外科手術將囊腫拿掉,降低復發風險。

洪綱

洪綱

台北生昇復健專科診所院長

中華民國復健專科醫師

台灣增生療法學會會員

香港肌骼醫學學會HKIMM會員

美國骨內科醫學會AAOM會員

更多關於 廚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