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法 滋養出不同蘆筍
蘆筍在外觀上有綠、白、粗、細的差異,顏色的部分取決於陽光曝曬程度;大小則是產地的氣候影響生長速度所致,對於料理者而言,徹底瞭解不同種類的蘆筍,並妥善根據各種特性選定最適合的料理與搭配方法,則是特別需要留意的地方。
原產於歐洲地中海的蘆筍,屬於溫帶植物,兩千年前即被羅馬人與德國人視為健康食材,根據現代研究,蘆筍蛋白質含量很高,還有9種必需胺基酸與微量元素,確實為人體帶來豐富養分。春夏兩季為其盛產季節,白蘆筍生長時間較綠蘆筍早,並在溫室中覆蓋充分土壤悉心培養,若筍尖冒出土即會因太陽照射進行光合作用,轉變成綠色的蘆筍。
綠蘆筍經改良後生產地區眾多,亞洲以中國山東省與泰國為最大宗,台灣曾在 1960年代以蘆筍外銷稱冠全球,現於雲嘉南地區仍有一定產量;白蘆筍栽培不易,只有十餘個國家種植,以德國、法國與比利時的品種最優。以種植地域性而言,溫帶或氣候較冷的地方,蘆筍會因為生長速度較慢,長出飽滿細緻的嫩莖,前端的鱗片也會呈現紫色;溫暖的氣候則會使嫩莖快速抽高,造成纖維質較粗,外觀瘦長且鱗片顏色較淺。
》認識同樣色彩繽紛營養豐富的超級蔬菜─花椰菜
風味迥異 烹調時須迎合特性
因為種植方法不同而培養出的白、綠蘆筍,具有不同的口感與特色。陽光賦予綠蘆筍濃郁氣味,品嚐起來帶有類似杏仁的堅果香;深埋於土壤中的白蘆筍則帶有清甜淡雅的口感,並且少了一分草澀味。大致上而言,白蘆筍多用於西式料理中的沙拉、前菜或者當作搭佐主食的鮮蔬;綠蘆筍則可應用在多種中式料理中,尤其常見於拌炒類菜式。
綠蘆筍較白蘆筍多了幾分紮實爽脆的口感特性,因此非常適合中餐的快火拌炒,不過肉質較粗的蘆筍建議事先汆燙後再使用,避免過度烹煮流失蘆筍鮮味。